供应端全面扩张:产能释放与库存压力共振
2023年,氧化铝市场迎来产能集中释放期。国内四大主产区(山东、山西、河南、广西)新增产能超300万吨,仅山西某龙头企业单线扩产规模就达80万吨/年。海关数据显示,1-5月进口氧化铝到港量同比激增42%,其中印尼、澳大利亚低价货源占比突破65%。
这种“内外夹击”的供应增长,直接导致社会库存突破120万吨警戒线,创下近三年新高。
在产能扩张背后,存在两个关键驱动因素:一是电解铝行业利润空间修复,刺激上游原料补库需求预期,吸引资本提前布局氧化铝产能;二是海外矿山开采技术升级,使得低品位铝土矿加工成本下降15%-20%,为氧化铝生产提供成本缓冲垫。但市场显然高估了需求消化能力——当电解铝企业实际采购节奏慢于预期时,氧化铝库存以每周2-3万吨的速度持续累积。
这种供需错配在区域市场上表现尤为明显。以西南市场为例,当地氧化铝出厂价已跌破2650元/吨,较年初下降18%,但成交依然清淡。某贸易商透露:“现在每天接到的询盘量只有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,部分厂家开始用‘暗降’方式出货,实际成交价比挂牌价再低30-50元。
”这种价格踩踏现象正在形成恶性循环:越是降价,下游采购方越持观望态度,进一步加剧库存压力。
价格传导链断裂:产业链利润重构进行时
当前氧化铝现货价格持续阴跌,正在重塑整个铝产业链的利润分配格局。电解铝企业作为直接下游,理论成本线已下移约800元/吨,但实际受益程度受制于铝价同步走弱。值得注意的是,部分拥有自备电厂的电解铝厂开始调整采购策略,将长单比例从70%压缩至50%,转而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动态套保。
这种操作模式的变化,使得氧化铝期货2407合约持仓量在6月激增40%,市场波动率显著提升。
对于投资者而言,当前市场环境孕育着三类机会:首先是基差交易机会,现货贴水期货的幅度已扩大至200元/吨,创合约上市以来极值,存在无风险套利空间;其次是跨期套利窗口,近月合约受现货拖累明显,与远月合约价差拉大至150元以上;最后是铝产业链对冲策略,可通过做多电解铝期货同时做空氧化铝期货,捕捉产业链利润再分配的红利。
面对持续下行的现货市场,生产企业更需要活用期货工具。某大型氧化铝厂风控总监透露,他们通过卖出套保锁定了全年40%的产能利润,同时在期权市场买入看跌期权构建保护性头寸。这种“期货+期权”的组合策略,帮助企业在价格下跌周期中维持了12%的毛利润率,较未套保同行高出8个百分点。
对于贸易商而言,则需要重点关注港口库存周转率和海运费的联动效应——当前海运费反弹已使进口成本增加5%,这可能成为下一阶段价格博弈的关键变量。
SupportPollinations.AI:🌸广告🌸深度掌握氧化铝期货走势,支持我们的使命,让投资决策更精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