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内锌市困局:万吨库存压顶背后的三重压力
上海期货交易所锌锭库存突破12万吨大关,创下近三年同期新高。这个数字背后,折射出中国锌产业正在经历的结构性阵痛。
第一重压力:冶炼产能的狂欢与反噬2023年国内新增锌冶炼产能达45万吨/年,云南、湖南等地新建项目陆续投产。在加工费维持高位的刺激下,1-5月精炼锌产量同比激增8.2%,达到285万吨。但下游消费并未同步跟上,建筑领域镀锌管需求同比下滑12%,汽车板用锌量受新能源车轻量化趋势影响减少9%。
这种供需错配直接导致社会库存以每周3000吨的速度累积,现货升水从年初的200元/吨转为贴水50元。
第二重压力:进口窗口的意外洞开随着海外矿山复产,3月起进口锌精矿加工费飙升至280美元/干吨,刺激国内冶炼厂大量采购。更关键的是,4月人民币汇率走强叠加LME锌价暴跌,使得进口锌锭到岸价一度比国内现货低800元/吨。贸易商疯狂扫货导致单月进口量激增至5.2万吨,较去年同期暴增320%。
这些"价格杀手"涌入市场,彻底打乱了国内去库存节奏。
第三重压力:政策红利的消退效应去年支撑锌价的新基建投资热潮正在退去,电网改造用锌需求同比回落15%,5G基站建设用锌量因技术迭代减少20%。更严峻的是,环保新政要求锌冶炼企业必须在2024年前完成脱硝改造,中小型冶炼厂面临要么技改要么停产的抉择。
河北某年产10万吨的冶炼厂负责人坦言:"改造投入需要2.8亿元,相当于三年白干,现在只能边减产边观望。"
海外锌市风暴:能源危机催生供应黑洞
当中国锌市在为去库存发愁时,欧洲锌冶炼厂正经历着生死考验。LME锌库存跌破5万吨警戒线,现货升水飙升至300美元/吨,这两个数字背后是场席卷全球的供应链风暴。
风暴眼:欧洲能源困局持续发酵荷兰TTF天然气期货价格在40欧元/兆瓦时高位震荡,直接推高欧洲锌冶炼电力成本至2000美元/吨,较2021年翻了三倍。全球第二大锌生产商Nyrstar已关闭其荷兰年产30万吨的布德尔工厂,这相当于欧洲15%的产能瞬间消失。
更糟糕的是,德国Mulden冶炼厂因碳配额不足被迫减产40%,这些突发状况导致海外市场每月减少4万吨供应。
蝴蝶效应:全球物流链的致命梗阻巴拿马运河干旱造成的航运危机仍在持续,锌精矿海运周期从45天拉长至70天,运费暴涨60%。南非Transnet铁路罢工导致年运输量200万吨的理查兹湾港积压严重,中国买家收到的锌精矿品位从55%降至52%,杂质含量升高迫使冶炼厂调整配料比例,间接影响产出效率。
这种供应链的"毛细血管堵塞",使得看似充足的矿山库存难以有效转化为市场供给。
变局中的投资机遇:三个关键观察点对于期货投资者而言,当前需紧盯三大信号:第一,上海保税区锌锭库存何时突破8万吨临界点,这将是压制国内价格的核心指标;第二,关注澳洲Century锌矿复产进度,这个全球第五大锌矿的复产将带来15万吨/年的增量;第三,追踪中国基建REITs发行规模,新型城镇化建设或在下半年催生20万吨锌需求。
历史经验表明,当内外价差扩大至2000元/吨时,将触发跨市套利机制。当前沪伦比已跌至7.2,接近6.8的临界值。建议投资者建立内外盘对冲头寸,同时关注2309合约在19500元/吨的关键支撑位。这场由库存分化引发的价格博弈,或许正是黎明前最后的黑暗。